精選文章

澳門「迪澳醫療中心」皮膚科朱妮娅醫生:如何有效的去除雀斑(Freckles)?

雀斑Freckles,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在兒童發生,常首先見於5歲左右,雀斑的數目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多,顏色加深,女性居多,主要見於曝光部位,特別是面部、臂部伸側及手背。病灶為棕色斑點,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境界清楚,但邊緣常不規則、直徑1~2mm,很少超過5mm,約為針頭...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澳門「迪澳醫療中心」皮膚科朱妮婭醫生:特應性皮炎的治療

      特應性皮炎(Atopio Dermatitis,簡稱AD),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也稱為異位性皮炎、 特應性濕疹、嬰兒濕疹、遺傳過敏性皮炎以及素質性癢疹等,此病多發於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及青少年,病變部位遍及臉、頸、手肘、腘窩、四肢背側等,表現為紅疹、皮膚變厚、粗糙等症狀。具有反復發作,時輕時重,病程遷延難愈的特點, 患者常伴有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病程長、治療難。 此病不僅對患兒的生長及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也給 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經濟負擔。

一 特應性皮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本病由個體遺傳多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近年發現染色體 5q31.1-q33,6p21.3,11ql3, 12q14.3-q24.1 位點的基因與特應性有關;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過敏原(如室塵蟎、動物毛皮、花粉)、微生物(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環境污染物、氣候及精神壓力因素。 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認為異位性皮炎皮膚炎症是在遺傳背景下由過敏原誘發的 IgE 依賴的速髮型和遲髮型反應,並且可能是一種 Th1Th2 細胞亞群失衡條件下的以優勢 Th2 細胞介導的皮膚過敏性炎症反應。

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特應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1.嬰兒期特應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2.兒童期特應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兩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導致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特應性皮炎。
3.成人期特應性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特應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斑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沈著。患處非常瘙癢,往往因瘙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特應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特應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特應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划痕徵現象。特應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併發病毒性皮膚病。

三 特應性皮炎的輔助檢查 :

1 血清 IgE 或過敏原特異性 IgE 檢測: 血清 IgE 或過敏原特異性 IgE 升高是特應性狀態標誌。 
2 周圍血嗜酸粒細胞檢測:嗜酸粒細胞(及其釋放蛋白) 增多是支持特應性狀態參考性指標之一。
3 過敏原皮膚 斑貼試驗或刺破試驗:過敏原皮膚試驗陽性有助於確定特異性觸發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敏原皮膚試臉陽性不能證明某一種特殊食物或吸入性過敏原在異位性皮炎發病中有臨床意義,而僅表明該過敏原致敏,過敏原皮膚試驗陰性有助於排除過敏性觸發因素。

四 特應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1 脂溢性皮炎:本病一般有家族史,皮損常發生在 頭、面、胸背中上部及腋窩等皮脂分泌多的部位,損害 為鮮紅或黃紅色斑,上覆油膩性鱗屑,血清 IgE 正常。
2 濕疹:常無家族史,無一定好發部位。
3 慢性單純性苔蘚:皮損為苔蘚樣變和多角形扁平丘疹,無個人和家族遺傳過敏史,無特殊的皮損和發生發展規律,無血清和皮膚點刺試驗的異常發現。

五 特應性皮炎的治療

(一)系統治療

1 抗組胺藥 宜選用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但臨床也常用第 2 代抗組胺藥,常用的有酮替芬 ;賽庚啶;曲尼司特; 西替利嗪 ;阿伐斯汀;咪唑斯汀等。瘙癢明顯者可用氯丙嗪。小兒可用苯海拉明糖漿或氯苯那敏等。 
2 抗生素 AD 患者的皮損表面常伴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對伴有嚴重感染且較難控制的 AD 皮損,外用抗生素可能有效。如伴有敏感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感染的患者,應系統應用紅霉素或新合成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菌株,傾向於選用對青霉素敏感的雙氯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或第一代頭孢菌素。與正常人相比,AD 患者真菌(主要為糠秕馬拉色菌、白念珠菌、皮膚癬菌)感染的機會也增加。國內外均 有研究顯示,使用抗真菌制劑可以降低 AD 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甚至有研究表明抗真菌藥的系統應用對AD患者具有治癒和預防復發的作用。
 3 糖皮質激素 原則上盡量不系統使用此類藥物,特別是兒童,但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給予小劑量短期用藥。
 4 免疫抑制劑 環孢素 A 療效確切,但停藥後短期復發。
5 干擾素 
6 免疫調節劑 

(二)局部治療

1 糖皮質激素 由於糖皮質激素可能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產生抑製作用,兒童需要間斷應用糖皮質激素時需在醫生的監護下進行。濕疹化皮損由於對糖皮質激素的吸收增加,局部應用時應注意防止糖皮質激素引起的系統性不良反應。局部長期、 頻繁使用糖皮質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為皮膚紅斑、萎縮、 毛細血管擴張、糖皮質激素耐受;在眶周長期應用有可 能導致眼壓增高及青光眼。因此,AD 患者的皮損一旦控制應及時將糖皮質激素減量。但為了防止AD的復發及延長皮損改善時間,部分患者需要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
2 潤膚劑 由於其可延緩皮膚水分的揮發,並顯著延緩 AD 患者所伴有的皮膚乾燥,因此潤膚劑在 AD 的治療中應用很廣。有研究證明,潤膚劑可增強 AD 患者 皮損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反應。潤膚劑通常每日至少應外用 2 次;如果需全身外用潤膚劑的話,兒童應每周外用 250 g,成人每周則至少需要外用 500g。
3 鈣調神經磷酸抑制劑 他克莫司(Tacrolimus) 可通過抑制 T 細胞相關細胞因子、抑制 Langerhans 細胞 的抗原遞呈功能、抑制嗜鹼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脫顆粒等 而起作用。SDZASM981 是一種子囊菌素衍生物,作用與他克莫司相似。
4 抗生素 由於細菌和真菌可通過超抗原的作用而誘發或加重 AD 病情,目前多主張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加用抗感染制劑,尤其是治療有滲出性的皮損。 
5 止癢劑 常用的多塞平為 5%鹽酸多塞平霜,然而 該藥是否對皮損的嚴重程度亦具有改善作用尚需進一步評估。多塞平外用可引起嗜睡和接觸性皮炎,因此臨床上僅可短期應用。
6 其他外用制劑 煤焦油具有緩解瘙癢和抗炎作用。有研究表明,中、重度 AD 患者一側肢體外用煤焦油與另一側肢體外用 1%氫化可的松的療效相當。目前在臨床上煤焦油主要用來治療慢性皮損,但它可引起毛囊炎和光敏感的不良反應。其他外用制劑如維生素 B12、甘草凝膠等治療 AD 的療效僅被小規模的臨床隨機試驗所 證實,推薦用於 AD 的治療尚需要大樣本的臨床試驗作進一步的評估。

六 特應性皮炎的預防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1.預防特應性皮炎要盡量避免讓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包括嬰幼兒本身的以及父母的衣物),如毛衣、尼龍,宜穿著寬松的棉織物。
2.夏天不要穿太多的衣服,以減少流汗產生癢感。
3.避免用過熱的水泡溫泉、泡溫泉時間不宜過久。清潔泡溫泉用品以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都不能含有香味和酒精。
4.洗完澡時,要在身體處於微濕時(一般是大毛巾擦乾身體後)立刻擦凡士林,若因粘膩不適,可試著減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無香精的保養乳液(乳液的選擇以固態為佳,盡量不要選擇液狀)。
5.避免壓力過大,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6.冬天要避免肌膚乾燥,並且保持濕潤溫暖的環境。

7.如果有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宜避免。否則不宜對食物做過多的限制,以免影響生長髮育。



「迪澳醫療中心」是由多位澳門政府註冊的「專業皮膚科醫生」共同創立,專註於「皮膚疾病診療」及「醫學微創注射」,並引進了最先進的「雷射醫學美容」儀器。為澳門市民提供更加專業的皮膚管理服務。醫療中心目前只提供皮膚專科服務,暫未設置全科門診。
服務時間:星期壹 至 星期日 (10:30 am 至 19:30 pm)

逢星期四休息
地址:澳門士多鳥拜斯大馬路27號龍威樓地下A
電話:2822 55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